销售服务热线:400-886-0537
推荐产品
3月30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标准化大会绿色低碳标准化会议暨第八届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及科研院所、学协会、产业界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3月30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标准化大会绿色低碳标准化会议暨第八届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及科研院所、学协会、产业界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双碳”工作备受各界关注,尤其是随着实践不断完善,我国用于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已在标准体系构建、标准实施应用等多个方面取得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各项工作,构建完成“1+N”政策体系,扎实推进重点任务,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一级巡视员付文飙表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双碳”工作,围绕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加强“双碳”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聚焦钢铁、水泥、化工、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稳步推进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培育“双碳”领域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深入实施“领跑者”制度,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工作质效。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认为,绿色低碳能源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核心,绿色低碳经济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绿色低碳社会是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支撑,绿色低碳环境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目的,绿色低碳管理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效保障。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宿忠民提出,下一步从落实“双碳”标准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加快推进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完善绿色标准体系、持续开展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标准研制四个方面,持续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工作。
此次会议邀请多名业内专业人士,就如何重点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贡献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以《健全二元标准体系 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题,分析了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标准化需求。他认为在支撑绿色低碳转型二元标准体系的构建中,政府颁布标准的主要任务为强基础、严底线,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重点任务为提升质量和促进有效应用,同时还要国际国内一体推进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赟松为与会代表解读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他强调了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解析了质量政策原理,着重讲解了《纲要》提出的三大体系、七大工程、八方面重点任务,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为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自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以来,“领跑者”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多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和《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均要求持续深化实施“领跑者”制度,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企业圈,标准“领跑者”这个词已有较高知名度。作为“领跑者”制度工作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多措并举,有序推动工作开展,引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该院搭建了“领跑者”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过程线上评估,保障了制度实施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通过开展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标准研制,评估技术依据进一步夯实。
此次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林翎所作的《数说高质量:“领跑者”年度报告》,对外发布了“领跑者”各项工作具体情况,并细数了取得的重点成果。
林翎介绍,目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已联合近百家行业协会、权威机构发布500余项“领跑者”评价团体标准,明确了同类可比的产品或服务覆盖的类别和范围。通过指标的分等分级,将不同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划分为三级,一级为标杆“领跑者”水平,二级为行业平均水平,三级为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水平。企业通过对标“领跑者”标准,可以清楚地评估出本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处于的行业水平位置,有效找到差距和跟跑方向。同时,消费者也可根据各级对应标识更好地知晓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执行情况,进而指导消费决策。
数据显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已推动近千项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系列标准编制,累计发布包括1900余家企业、3200余项标准的“领跑者”榜单,推动形成了“技术领跑、标准领跑、产品/服务领跑、企业领跑、品牌领跑”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2年,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达240个,比2021年新增40个。各领域第三方评估机构以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等系列标准作为依据,经“领跑者”工作委员会专家评审确定,发布了涵盖962家企业1492项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名单,共覆盖446种产品和服务类别,4989个产品型号达到“领跑者”标准要求。目前,全国已有30余个地市制定发布“领跑者”奖励政策。其中,北京、济南、郑州、深圳等通过纳入地方奖或给予直接经济奖励,鼓励企业争创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佛山市还采用融资增信、优惠贷款等金融奖励政策,加大“领跑者”工作成效。
此次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从绿色、循环、低碳三个维度为塑料污染治理提出建议。中国欧盟商会碳市场工作组主席刘恒伟介绍了欧盟碳关税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欧洲电气电子行业机构总经理王旭从电气电子制造业视角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这一欧盟重要提案。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环境治理协调委员会(ISO ESG-CC)委员/ISO气候行动项目协调员张晓昕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标准化工作进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副研究员、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7)秘书长徐秉声详细解读了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的最新要求和产品节能减碳量方法标准相关背景及编制原则。
绿色金融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力量。然而,绿色技术和产品信息来源分散,如何高效识别绿色技术和产品是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急需解决的难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网商银行共同开发的绿色产品数据资产平台(一期)在此次会上正式启动。该平台基于能效产品、水效产品、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领跑者产品等标准标识,将为金融机构识别和查询绿色技术和产品提供服务。
标准为质量水平提供了依据,而检测是检验标准的手段,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是标准符合性的保障。市场监管总局能效水效绿色化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江苏威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的工业互联网质量基础智慧云平台在此次会上对外发布。该平台以智能检测技术为抓手,降低实验检测过程的人为影响,真实还原质量数据全生命周期场景,极大提升检验检测数据的汇聚效率与透明可信水平。
记者进一步从会上获悉,为推动标准与实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将从标准制定、项目开发、产业推广、信息互通等角度打造全方面合作平台,促进“双碳”及绿色经济标准化合作,并发挥双方技术优势提高标准标识符合性,推动国际互认等事项。此外,中国饭店协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共同推进搭建中国饭店业领跑者供需对接平台,进一步推进“领跑者”产品推广应用。